教育部公示39所更名高校 揭秘高校改名的背后逻辑
2016年1月26号,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发布了《关于2016年教育部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本轮共有39所高等学校的设置申请获得通过,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6年时间里,全国有400多所高校改校名。最近,泸州医学院更名更是闹得沸沸扬扬。2015年6月,教育部发文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最近,“四川医科大学”的校名再次更改,改成了“西南医科大学”。却先后遭到四川大学、西南医院等反对。这些高校改名前叫什么?为什么更名?他们更名的逻辑你知道吗?
高校更名主要有这六种类型,第一种是由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学院,基本上是从专科升为本科的学校。这种比较好理解。第二种是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包括一些很有名的学院,也觉得学院名字不“高大上”,希望更名为“大学”。比如北京广播学院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钢铁学院改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有些虽名字改了十几年,但熟悉的人还叫“广院”、“钢院”。
第三种是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独立成为民办学校并更名。比如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脱离华师,独立为广州商学院。
第四种是学校想摆脱某些传统行业形象,有个时髦的校名。流行的有“铁道”改“交通”、“水产”改“海洋”、“地质”改“工程”、“钢铁”改“科技”……就算以前没有冷门词汇的,也要往热门词汇上贴,比如财经、经济、理工等。步子迈得最大的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河北地质学院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这被民间评价为跨越难度最大、最不沾边也是最唬人的改名。最近教育部公示的39所更名高校中,河北地质学院改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
第五种是向更大的地名靠拢。以市为名的高校改成以省为名,如岳阳师范学院更名为湖南理工学院;就算不能以省为名,也至少得改成半个省,比如烟台师范学院改名为鲁东大学;乃至试图以大区为名,无法以大区为名则以大区变体为名,如河北联合大学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学院等校合并后更名为北华大学。在中国,绝大多数国人都想当然地认为“学院”就是比“大学”差劲,地市级地方名字打头的高校就是比省级地方名字打头的高校差劲,师范类高校比综合性高校差劲。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许多高校都在想方设法“去地方”色彩,而且还想方设法“去学院”色彩。
第六种是一些民办大学尽力抹去民办的影子。比如江西蓝天学院201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泉州泰山航海职业学院2013年更名为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