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眼里的杨绛_名师指导 - 查字典高中网
高中网 > 高中教育 > 名师指导 > 名人眼里的杨绛

名人眼里的杨绛

看钱钟书先生和她年轻时的照片,钱先生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边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钱钟书先生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深藏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无微不至,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他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和伴侣。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那么坚定而无悔,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尘世间,她最爱的两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仨”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在“文革”那段灰暗的日子,他们都被下放“干校”劳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她温情而柔弱地支撑着他,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那些手稿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不清,她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抄录,整理,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钱先生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完成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她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的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

她说得真好。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纯洁,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岁,终成一代大师,成为被世人尊称“先生”的女性。

查看全部

上一篇:各批次“压线考生”需要共同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解读高中课本中的“九宾致礼”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名人眼里的杨绛”其他教案

热门名师指导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