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宜做:反复唠叨适得其反_高中教育 - 查字典高中网
高中网 > 高中教育 > 家长不宜做:反复唠叨适得其反

家长不宜做:反复唠叨适得其反

案例一

小敏妈妈最近很烦恼,因为她和孩子的冲突愈演愈烈。这几天,家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晚上小敏一进家门,妈妈就提醒她赶紧去学习。妈妈发现小敏玩手机时,就会说:你怎么总是玩手机。离高考不到一个月了,你这样怎么考大学。晚饭时,小敏默默吃饭,妈妈则滔滔不绝展开教育攻势。饭后小敏回到房间学习,妈妈又会时不时地提醒小敏注意这注意那。小敏非常愤怒,以至于无心复习;妈妈非常委屈,不知该如何处理。

分析:

眼看高考越来越近,很多高三生父母会像小敏妈妈一样不停地唠叨孩子,以此督促孩子抓紧学习。但是,唠叨往往换来孩子的争吵和反抗。这是因为反复唠叨引发了孩子心理的超限。

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父母的唠叨对于孩子是重复的、带有强烈情绪特征的、长期持续的刺激,且因父母的唠叨总是叮嘱多、指责多、批评多、抱怨多,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很少鼓励孩子,更易激发孩子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父母的唠叨为什么停不下来呢?因为唠叨是父母焦虑情绪的显化。这种焦虑源自对孩子的不信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自信。父母唠叨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做得更好,潜台词是孩子现在还不够好,心中对孩子有更高的期待和标准。父母担心孩子无法很好地应对高考,因此会通过唠叨教育和帮助孩子。

其实,唠叨是一种关心,也是父母的无奈之举。面对高考,父母没有更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唠叨弥补,仿佛教育了孩子就表明自己为孩子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唠叨有时候不是让孩子听,而是让自己听,以此宽心。

支招:提升信任 降低焦虑

父母要在认知和情绪方面进行调整,要看到自己的不信任,并明晰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例如,父母的不信任源自对孩子期望过高。父母要更精准地评估孩子当下的能力水平与目标的关系,及时调整目标或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缩小实力与目标的差距,减少不信任感。在此基础上,父母还可辅之以放松情绪的方法,如冥想、运动等,进一步降低自身焦虑情绪,为孩子建立信任、平和、温馨的学习氛围。

科学沟通 注重效果

唠叨的本质是父母的爱和关心,只是表达和传递方式出现了偏差。因此,父母要进行更科学有效的沟通。父母可尝试非暴力沟通提升亲子间的沟通质量。非暴力沟通认为,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专注于自己和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一心致力于满足彼此生命的需要,可减少退缩、申辩、对抗等造成隔阂的反应,培育彼此的尊重与爱。具体分为四步: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操作方式如下:

观察:准确、客观描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而不是模糊、概括引申过去或将来的事。例如,小敏妈妈看到小敏玩手机说你怎么总是玩手机,你这样还怎么考大学。这种描述是概括的,且描述了未来,容易让孩子反感。恰当的观察是你已经玩了半小时手机了。客观事实描述不仅将孩子从手机拉回现实,还让孩子无可反驳。

感受:觉察当下的感受并如实表达,让对方理解,而不是通过指责等进行情绪宣泄。例如,小敏妈妈其实是在关心孩子的学习,但说出的话是在宣泄愤怒情绪,这会引发孩子强烈的反感和叛逆。父母可直接表达感受,如你这样让我很担心等,这样孩子能更好接收到家长的关心。

需要:直接表达需要而不是让对方猜测。父母的唠叨背后隐藏着对孩子的期待,但通过唠叨传递出来就成了指责,例如小敏妈妈的话。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和需要,只感受到对自己的失望。父母可尝试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期待,如我希望你能有更好的发展等。

请求:明确表达意愿及想要求对方做的事,用我想要你做代替你不要做。例如小敏妈妈单纯地指责孩子玩手机的行为,却没有明确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这会让小敏无所适从。因此,父母可更明确地表达为我希望你现在停止玩手机,回房间去复习。这样既清楚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孩子也知道该如何行事。

查看全部

上一篇:父母不宜做:高三父母攀比心理不可取

下一篇:高考冲刺阶段,聪明的家长都这样做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家长不宜做:反复唠叨适得其反”其他教案

热门高中教育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