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文科热点话题关注_学习经验 - 查字典高中网
高中网 > 高中教育 > 学习经验 > 2013高考文科热点话题关注

2013高考文科热点话题关注

一、草根历史

在易中天于央视百家讲坛大大火了一把之后,一个并非学历史专业的草根——“当年明月”又开始在网络上走红,其作品《明朝那些事儿》仅在天涯“煮酒论史”论坛三个月内点击量就过百万。在转战新浪以后,当年明月的博客迅速登上新浪博客排行榜,5个多月里创造了过600万次的浏览量。

《明朝那些事儿》以“草根历史”的形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推崇并不是偶然的,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但现代人能直接读的并不多,而当年明月将现代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文言翻译成白话,在经过整理后,用当代流行的语言活灵活现地转述出来,创造性的将历史“草根化”,从而吸引了大批读者。为此作者被北师大教授周枝羽称为是能与易中天PK的人。

草根历史的大范围流行,颠覆了历史学只是少数精英才能涉足的观念,客观上证明,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有相当多的人对历史充满了好奇,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厌倦了粗编滥造的“戏说”,迫切希望能了解过去真实的人、真实的事。草根们满足了这一要求,他们让枯燥的历史符号还原成生活,使之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物事件,以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方式令历史回归到了历史本身。

草根历史的出现表明,历史既可以是庙堂上的神像,又可以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事件,而它的流行则说明,后者更乐于为群众所接受。因此,要想使高雅的经典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流传,得到大众普遍的支持,仅仅立足于反复阐述经典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经典必须从一串串当代人难以接近和理解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丰富、更具有当前时代的气息。因为传统和经典都是过去历史中形成并逐渐提炼出来的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符号逐渐剥离了其现实性的内容,成为了一种象征,被赋予了特殊的神圣意义,它脱离了当今社会,脱离了普通大众,成为只有少数精英才能研究的特殊领域。问题在于,随着时代的变迁,远离日常生活的符号只会让民众敬而远之,造成老百姓对传统和经典的漠视。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传统和经典被普通大众所了解认识,并身体力行,就需要一些精英站出来,用现代信息对过去的传统和经典进行重新诠释,甚至是采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来诠释,使其能被普通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这对于传统的文化守卫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1234下一页尾页

二、中韩申遗之争

“韩流”带给国人的看来并不仅仅是青春偶像剧那么种类单一,近来不少人都发现,韩国开始打起了自己的文化牌。本来这也没有什么,问题是韩国抛出的几张牌居然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甚至有咄咄逼人、喧宾夺主之势。从教科书宣称“哺育黄河文明”,到“端午祭”申遗,从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再到号称“金属活字印刷”起源国,韩国人的口气越来越大,竟发展到有人宣称“汉字是古代韩国人发明”、“孔子是韩国人”的地步!这股不经意间突然涌现的寒(韩)流,着实令国人连打了几个喷嚏。

与韩国的主动出击相比,国人只有见招拆招、疲于应付,从客观上凸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不受重视的现实。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陈明公开声称“韩国人发明汉字”云云,更像是越来越流行的网上恶搞,大可不必上纲上线,而韩国将祭孔仪式等申遗,对中国文化来说如果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也不是一件坏事,它对于转型期思想观念尚处于模糊混乱之中的中国社会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冲击刺激,使我们关注文化的问题。

一些媒体评论更尖锐地提出,我们中国人有了民族文化的危机意识,这是好事,但是,我们只关心莫须有的“名分之争”,并不真正关心在国内对遗产切切实实的文化拯救。频频上演的中韩申遗之争,中国人表现出了与文明历史极不相称的幼稚、浮躁和慌乱,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复兴中的大国难以摆脱的文化幼稚症——不知道自己是谁,不懂得自己的文化,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清楚自己的责任。

但如上的评论也许有点过了。面对韩国的申遗行为,国人嚷嚷着要去争,这多少表明中国人已经意识到自己肩上负有继承和发展传统的责任,尽管出发点可能仅仅是为了顾及自己的“颜面”这么简单。如果国人连“颜面”都不要,那复兴中华传统只怕真的是无望了。从这方面说,中韩申遗之争确是一件好事,它刺激了一下我们这个民族敏感的神经,表明我们至少还对自身文化有认知。可是光有认知肯定是不够的。对自己的文化如果自己都不重视、不继承、不发扬,就算能在“比赛”中争赢一个空头衔回来,除了挽回一点面子之外,也没有多大用处。

中韩申遗之争只是给了复兴传统一个机会,在中韩的争夺之外,可能我们需要的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的宣扬一下传统中值得我们重视的东西,努力让更多的人站出来,把中华传统发扬光大。真到了那一天,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的,连争都不必了。

三、大国崛起

自从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大国崛起》之后,这部十一集的记录片开始一炮走红,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据说许多城市的盗版碟都已卖断,而中央电视台也及时响应观众的呼声,第一遍刚刚放完紧接着又迅速重播,以满足大家的需求。与此同时,几乎是和《大国崛起》的热播相对应,网上的各类评论也随之纷纷涌出。

一般来说,普通观众对《大国崛起》的评价以正面居多,而且这种评价的论调几乎都是一致的,即:它用相对理性的视角切入几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叙述的方式拓展了国人的视野,将大家的眼光从国内转向了全世界,让许多人了解到西方一些国家的历史,不仅使人能以本国的历史为鉴,还能以其它国家的历史为鉴等等。学者们对它的态度则有所不同,他们一方面也认为《大国崛起》是一部相当不错的记录片,另一方面却又对这部记录片颇多苛责,这些苛责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国崛起》本身有瑕疵,如它将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混为一谈,有些“大国”资格不够等等;第二类是认为《大国崛起》内容上挖掘的深度不够,没有找出大国崛起的内在原因,尤其是最后一集没有指出中国将如何崛起,结论过于简单化等等;第三类则是批评《大国崛起》想表现的意义不明确,淡化了中国现在正面临的现实危机,除了引起民众的一阵骚动,争相闭目做着“大国”梦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相比之下,后两类批评占据了主要地位。

从以上情况来看,无论是赞同也好,批评也罢,《大国崛起》所引起的热议都不在这部片子本身,而在这部片子之外。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国家应该如何崛起?怎样才能使中国的崛起顺利且能够持续发展下去?这些问题正是当下许多人都很关心的。《大国崛起》的热播,从最根本的原因来说,反映的是人们迫切希望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心情,它也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满足于中国过去在世界上所处的那种沉默者地位,期待着她能够早日进入大国行列,进而在世界上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

查看全部

上一篇:高中生高效学习5部曲

下一篇:高考如何拿下80%的分数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2013高考文科热点话题关注”其他教案

热门学习经验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