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必读:高考备考需处理好几种关系_学习经验 - 查字典高中网
高中网 > 高中教育 > 学习经验 > 高三必读:高考备考需处理好几种关系

高三必读:高考备考需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考试说明与大纲、教材关系

为了指导高考命题,使考试的要求更为明确,有关部门制定了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和教材到底有什么关系?作为考生,应该以什么为依据进行复习?

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教学大纲制定的,它们之间应该没有矛盾,但是它们的功能不同,因此会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教学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因此,教学大纲的涵盖比考试说明更广一些。比如说,有一些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未必需要考试。如许多科技的最新发展情况的介绍,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一个人的智能发展是很重要的,但是高考不需要也不可能对这些知识进行考查。这是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不够,难以对这些知识有真正的理解,如果只考查一些表面的东西,则不能考查出学生真正的能力,只能鼓励学生死记硬背,这不符合高考的宗旨。

在能力要求方面也是同样,有一些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但是高考受到考试形式和规模的限制,无法进行考查,如自然科学学科的实验动手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必要制定考试说明。因此对准备考试来说,弄清考试说明的要求是很重要的。但是人的许多方面的能力是相互关联的,一些虽然考试没有明确要求的内容,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和深刻程度,提高学生在考场上的应变能力是很有用的,从而对提高考试成绩也有间接的作用,也不能完全丢开不管。1234567下一页尾页

教材把教学大纲中一些抽象的规定加以具体化,学生学习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依托。刚才说明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教材和考试说明的关系。所以,作为备考来说,也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不过要注意,高考的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也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从教材的内容引申开去,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我们要狠抓教材,夯实基础知识,逐步提升基本能力。

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也即8020复习法则:80%的分数在20%的主干知识里20%的分数在80%的一般知识中。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近年来,高考试卷试题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面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通过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这一特点不仅反映在选择题上,也明显反映在非选择题上。再纵观这几年高考中学生失分的题目,失分的原因大多是对基础概念似是而非,对基本原理掌握不全、理解不透。选择题粗心大意,主观题目要点不全、要点不准。因此,必须狠抓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掌握,以此逐步的提升各种基本能力。

二、要注意处理课本的知识理解与解题的关系

许多学生到备考复习的时候都是埋头解题,对如何深入理解所学知识重视不够,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从表面上看,考试是通过题目来进行的,备考自然应以解题为主。实际上,多解题主要能够提高的是解题的技巧,技巧熟练当然对提高成绩有一定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只顾埋头解题。特别是现在市面上许多复习资料质量很差,有的热衷于将试题的内容和解题的方法用一些所谓的模式加以固定,让学生反复操练这些基本套路,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用这些套路去套一些基本知识考查的题目或许能够有一点作用,但对那些以考查能力为主的题目就不起作用,而且许多时候还会起反作用。经常有一些考生在审题时没有真正弄清题目的意思,一看题目大概与复习时的某一类题目相似,就用熟悉的套路去套,结果完全弄错了方向。而高考的题目中,对学生的录取起决定作用的正是这后一类题目。

所以要注意处理课本的知识理解与解题的关系。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要过好课本,必须分三步走,第一步:认真将课本看上一遍,尽量一字不漏,确保没有落下东西;第二步:选择重点进行背诵,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什么才是重点,什么才是值得背的东西?我认为凡是可以作为道理、原理的内容都是重点,因为这一部分内容在做主观题时须一字不差的写上。具体来说,经济常识主要是: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哲学常识主要是原理即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常识主要把握几个主体,这一步也是过课本时最关键的一步;第三步:合上课本能够准确说出这一课的主要内容,能够写出知识体系。

这三步实际上包含了厚和薄的关系:一是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建议以每课为一个阶段,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二是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每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至于有的同学希望通过大量解题来包围考试题,这只是一种高消耗、低效率的办法。花费非常大的精力,可能碰上的考题即使不要说完全没有,也是极少。实际上许多同学由于过于沉迷在解题之中而跳不出来,结果反而被过多的考题弄糊涂了,或者因为过分地拼体力而伤及身体,造成过分的紧张和思维灵敏度的下降,得不偿失。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3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60分钟,用20分钟时间记忆,20分钟理解,2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重沟通交流,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复习效率

交流可以消除误会,加深相互理解与信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认识、获得进步。

首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经验,对疑难问题有自己的理解与独到见解,对学生管理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复习中我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取长补短,发挥集体优势推动教学进步。既可在集体备课时间交流、讨论,有随时实地商讨,不拘于形式。

其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高三复习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支持与认可。我们不仅是传授知识、方法,还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无论课堂、课下时间,多与学生交谈沟通,提出自己的期望,建立相互和谐的人际关系,淡化矛盾与摩擦,有利于心情愉快、高效率的复习。

五、难题与基础之间的关系

高考的题目有难、中、易之分。比较难的题目,或者对学科知识的综合面比较宽,或者对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比较活。一道好的难题,有时可以为教学树立一个具体的高标准,因此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关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津津乐道,反复强调;学生则以此为目标,所谓"高标准、严要求"。但是不幸的是,高考的难题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上的要求往往是一般学生所难以达到的,这样才能发挥其对高层次学生进行选拔的功能。

一个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有的人在某方面有才能,在其他方面就不一定有高的才能。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也不是能够在所有高考的学科上都达到最高水平。要承认这种差别,要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一个恰当的估计。如果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在某个学科上总是在中等的水平上徘徊,练习的题目就不要偏离中等难度题目太远,保证自己对中等难度的题目有把握,不要一味追求难,好高鹜远,结果是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无效的追求,得不偿失。有的同学为实现自我突破,千方百计地多解难题,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要把力气花在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上,而不是死刨难题。

六、平衡心态,处理好平日与高考关系

作为高三应届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

作为高三复读生要注意课本的复习,只不过要首先总结一下,自己考试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做到对症下药,在平时就要做到有重点的训练。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做游余,轻松制胜。

有一句名言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套用这句话,我们不妨说,教室里不是缺乏值得欣赏的学生,而是缺乏欣赏学生的老师。把微笑写在脸上,把欣赏放在心上,把探究落在实处,把课改用于课堂,课堂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高考也不再难上难!

查看全部

上一篇:高中生时间管理方法:劳逸结合学习好也要休息好

下一篇:榜样力量:高考状元决战高考技巧分享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三必读:高考备考需处理好几种关系”其他教案

热门学习经验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