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光阴,高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_高中资讯 - 查字典高中网
高中网 > 高中资讯 > 40年光阴,高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40年光阴,高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40年光阴,高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下是详细内容,更多相关资讯尽在查字典高中网。

树十年高木,育百年英才!不知不觉中,高考自1977年恢复以来,已走过整整40年。从上世纪80年代的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到上世纪90年代的并轨、扩招政策出台,再到进入新世纪后的自主招生、统一考试、分省命题……高考制度几乎每年都在变。40年光阴,高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大河报发出征集后,有4位不同年代的高考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当年的高考故事。一起来听听吧!

【故事一】

放下锄头、翻出旧书,考大学!

时间:1977年人物:李先生

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1977年参加高考的人最有体会。那一年,关闭了10年的高考考场再次开启,全国570余万考生冲出工厂和田地,重新拿起书本备考。

今年59岁的李先生就是当年570余万考生中的一个,过去了40年,如今他仍说,庆幸自己在一个尚未完全懂得世事的年纪,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李先生是新乡市原阳县人,1975年高中毕业,当时还是农村户口的他毫无悬念地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那个时候上大学靠推荐,名额少得可怜,高中毕业后,我就在家门口的生产队干农活。李先生回忆。

1977年10月份,早已习惯农夫式生活的李先生偶尔听大人们念叨:听说国家要恢复高考了!对此,他半信半疑,对于好的变化,人们总是愿意相信,却又不敢相信。直到有一天,他通过广播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新闻,他才真正相信好事儿真的来了。

考!李先生当即决定。当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时距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复习迫在眉睫。但两年多的学习空窗期使得许多学生的书本早已不知去向。于是,他和几个年龄相仿的朋友拼拼凑凑,相互借书复习。因为要挣工分,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复习至深夜。后来,母亲心疼儿子,便不再让他干农活,专心复习考试。我们的学习环境没办法跟现在的孩子比,当时院子里养了几只鸡,总是跑到窗户底下叫,吵得我心烦意乱,‘轰鸡’成为我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想想,很有意思。

一个月后,他参加高考。第二年春天便收到了当时鹤壁市师范学校大专部的录取通知书,学习数学专业。经过三年的学习,李先生毕业,被分配到当地,成为一名数学老师,随后又来到教育局工作,今年年底就要退休了。

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我们这一批大学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李先生说,他很感谢那个时代,给了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同时也很庆幸,在一个尚未完全懂得世事的年纪,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故事二】

真正天之骄子,好好考就能吃商品粮

时间:1983年人物:焦先生

焦先生,郑州某高校教授。

1983年8月,他从乡里取回河北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全村人都赶着来看。闷热的宁晋县,知了的叫声比现在还喧嚣,大学生却比现在稀罕得多。一同长大的孩子里,焦先生是全村唯一的本科大学生。

那时候,高考可是改变命运的大事,全家人都期待鲤鱼能跃过龙门,焦先生回忆说,城乡二元经济时代,想要跨越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间的鸿沟,高考几乎是唯一途径,考上大学就能成为公家人,吃的可就是商品粮。所以,大学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天之骄子。

提起高考,焦先生说挺幸运。1982年,身为省级三好学生的他,幸运避开了最后一届预考,最终因成绩不理想选择复读,1983年,他考上大学。1982年之前,通过预考才能参加高考。而预考试卷难度跟高考一样,发挥失常就会失去高考资格,不少同学因此与改变命运失之交臂。

虽然1983年高考文理分科,但焦先生关于文理选择的记忆几乎为零。不知道因为什么,那时候只有县高中才有文科班,乡高中只能学理科,大家按部就班,学校有啥课就上啥课,焦先生说,农村孩子都是学理科的,高考落选后有人去参加复读补习班,才知道原来还有文科。

等待查分的时候挺难熬,有些同学总是吓唬人,说你分数高或者分数低,焦先生说,那一年,河北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得格外晚,好多同学都收到通知书的时候,他就骑着自行车,每天都去乡里的邮局问一问。最后还是听别人说,通知书到了,就赶紧骑车去,心情激动得不得了。

焦先生回忆说,跟现在各式各样录取通知书不一样,久久等待来的只是一个牛皮纸挂号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简单的纸。上面写着录取通知书几个大字,谁谁被学校录取,几号报道,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但就是这张纸,让全家人一连几年都沉浸到它所带来的荣光里。

【故事三】农家学子心中,上大学是唯一出路

时间:1991年人物:刘先生

至今,已在郑州工作多年的刘先生总是梦回高考时分。因为那个特殊的时刻,烙印进他的青春太深太深。

刘先生的家乡在信阳市商城县。1991年,19岁的刘先生迎来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大考——高考。当时只觉得,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大学。刘先生说。

为备战高考,他和同学们常常凌晨5点多就起床读书。天未亮时大家先在教室里看书,等天亮了同学们就走出教室,河沟旁、大树下,全是学生苦读的身影。晚上10点宿舍熄灯,小伙伴们都拿着手电筒钻进被窝看书,怕被老师查房时发现。等到11点老师查房结束,大家就钻出被窝,点上煤油灯,20多人的大通铺上,每个人都在挑灯夜读,常常到次日凌晨一两点。让刘先生印象最深的是,煤油灯点的时间长了,常弄得一脸黑。

就在这样的节奏中,黑色七月很快来临。高考前一天上午8点,刘先生和小伙伴一起骑自行车赶了20多里的山路,来到商城县,高考考场在那里。学校已经为他们订好宾馆,为省一天的房费,学生们都是过了中午12点才住进宾馆。

高考那几天是怎么度过的,刘先生已记不清太多细节,高考作文具体写的什么他也已忘记,但刘先生仍清楚地记得,他的高考作文得了满分,语文120分满分他考了117分。不过,让他郁闷的是,数学考砸了。

那一年,刘先生报考的是郑州大学经济系,正是由于语文高分,被调剂到中文系,觉得这是个好苗子。

【故事四】文理分科,经历选择的纠结

时间:2004年人物:高女士

学了3年‘3+X’,没想到下定决心复读后,突然通知要文理分科。回忆起当年的高考,在洛阳从事旅游行业的高女士记忆犹新。复读前那一个暑假,因为到底选文还是选理的纠结,加上对选择后未来何去何从的迷茫,她瘦了近10斤。

2001年,河南高考开始实行3+X,也就是大综合,文理不分科。就在该政策实行3年之后,2004年改成了文理分科。因为2003年高考落榜,准备复读的高女士正好撞上了这一调整。

我老家是驻马店泌阳县古城村的,当时,农村孩子还是得靠考大学来改变命运。经历了落榜,本来心情就很沮丧,好不容易调整好状态决定复读,却不得不面对文理分科的改变。高女士告诉记者,得知这个消息时,先是震惊、不敢相信,接着就是不知所措。

复读的这一年对高女士很重要,她必须考上大学,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虽然理科稍微差一些,但也不敢贸然就决定选文科。因为,当时文科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高女士回忆说,整个暑假一直在纠结,头天晚上辗转反侧决定选文科,第二天一听到家人、同学的建议又改成了理科,就这样反复了很多次。因为这个事,还多次跑到村里的河边哭鼻子,甚至靠拼命干农活来逃避选择。

暑假结束,高女士找班主任商量多次后,还是选了理科。结果在理科班上了一个星期,高女士又变了主意。原因是做化学老师自己出的小试卷,满分60分,只能得30多分,错题怎么都做不对,化学老师也质疑:就你这水平,还选理科?

结果,高女士还是学了文,虽然也经历了一段时间适应期,但在每天凌晨4点起、晚上11点后睡的努力下,最终如愿考上了大学。

回忆过往,高女士觉得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重大决定。很纠结,是因为来得突然;很迷茫,是因为无法预知抉择之后的命运。她说,不管怎样,那都是青春,是镌刻在心里一辈子的记忆。

查看全部

上一篇:高考过后放松是必要的 但不要过于放纵

下一篇:河北高考阅卷工作什么时候结束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40年光阴,高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他教案

热门高中资讯

猜你喜欢

更多+